媒体女院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媒体女院 > 正文

【中国妇女】拥抱与掌声迎“她”归!女院受阅女民兵凯旋,这一道风景又美又飒

发布部门:党委宣传部(党委教师工作部、新闻与新媒体中心) 发布者:李思叡 发布时间:2025-09-08 来源:中国妇女

此起彼伏的拥抱,经久不息的掌声,有人眼角湿润,有人喜笑颜开……9月4日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北京市受阅女民兵归建欢迎大会在昆泰嘉晟酒店举行。大家欢聚一堂,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,那些铿锵有力的嘱托都化作了大家眉宇间的坚定。

此次九三受阅女民兵中,来自中华女子学院的毕业生、在校生有11名,此前均已参加过国庆70周年阅兵,其中9位属于朝阳区女民兵,在北京市选派的55名女民兵中占16.4%。而朝阳区女民兵营历来以组织健全、训练有素、作风过硬而闻名。从1959年起,她们便作为“首都民兵师”的代表,参加历次大阅兵。

秉承母校“崇德至爱 博学尚美”的校训,带着“妇女能顶半边天”的铿锵力量,这群来自中华女子学院的女民兵们,用挺拔的军姿、坚定的步伐,诠释了女民兵们的受阅意义。这份受阅经历,是她们青春岁月里最耀眼的印记,是一辈子难忘的人生财富,是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铮铮誓言,更是对爱国精神的生动践行,对“自尊自信自立自强”四自精神的完美诠释。

韩铖:返京集训的高铁上,姥姥变成了一颗星

“2月11日我接到受阅集训体检通知,要立刻启程回京。当时85岁的姥姥病危,但姥姥和全家人一起作出了决定:忠孝不能两全,买票,走!”2月12日,元宵节,在返京的高铁上,内蒙古姑娘韩铖的姥姥变成了天上的一颗星。从此,“兵”这个字背后的含义,在她心里更加清晰:为了更大的团聚,总有些人需要奉献。”

韩铖,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2025届毕业生

韩铖在参加完国庆70周年阅兵后立即参军入伍,服役于火箭军某基地。她是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2025届毕业生,曾参加过北京市朝阳区妇联“朝之花”宣讲团,宣讲阅兵故事与精神……这次阅兵,25岁的她说,“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强的四自精神也一直在激励着我,今天的我仍旧有着19岁的纯粹和激动!我想,这就是母校潜移默化带给我的精神力量!”

“妈妈兵”午燕:宝贝在我的手机里悄悄长大

今年27岁的午燕,2021年从中华女子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毕业,成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湾镇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层干部。六年前,她有幸参加了国庆70周年阅兵,六年后,再次参加阅兵,她已为人母。为受阅集训,2月离开家时,她的宝宝才8个月大,刚刚咿呀学语,连妈妈都喊不顺溜。“我只能在休息时间,看看家人发来的视频,可以说,我的宝贝是在我的手机里‘悄悄长大了’”。

午燕,中华女子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

她给宝宝写下了这样一段话:“尽管妈妈错过了你的周岁礼,错过了你完整喊妈妈的时刻,错过了你跌撞学走路的时刻,尽管现在的你也不理解为什么妈妈离开你这么久,但我相信,在你懂事的某一天,你会明白妈妈的暂别,理解妈妈舍小家为国家的满满情怀,你会向小伙伴骄傲地说起妈妈是你的榜样与骄傲吧!”每每在视频里看着宝贝学走路时总是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,午燕总忍不住落泪,又感到特别欣慰——因为儿子和训练场上的自己一样坚强。作为女院学子,她感慨:“我们母子俩是在不同的战场共同成长,我们都有同样的自强精神!”

廖翊昕:不惜放弃公务员面试,我选择了天安门

“2月23日,我以笔试第二名的成绩入围,接到了四川省公务员招录考试达州监狱管理科的面试通知,但是那天也是要从北京出发入驻训练的日子,因为‘若有战,召必回’,我选择了在天安门受阅,用青春年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一份力,向世界展示中国女民兵的飒爽英姿!”

廖翊昕,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2023届毕业生

1999年出生,来自云南宣威的廖翊昕是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2023届毕业生、退伍军人,虽然因为受阅错过了公务员面试的机会,但她坚信,她会成为更好的自己,与未来的工作岗位更加适配。“我一直记得大学军训时,校长和我们说的八个字,女院人,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!”回忆本次阅兵,廖翊昕说,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‘妈妈兵’午燕,她从不轻言放弃,在她身上,我看到了柔美与坚毅并存的新时代女性形象。”

田子凡:我最好的朋友没能来,但我不是一个人

田子凡2019年参加完国庆70周年阅兵后,便立即参军入伍,成为了一名火箭军战士。退伍后复学,她成为了中华女子学院2024届管理学院毕业生。

田子凡,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2024届毕业生

这次阅兵,她第一时间报名。“我最好的朋友刘盈希曾是2019年的‘框子兵’,今年我们俩同时接到了受阅通知,遗憾的是,她因为身体不适,最后没能参与。但她非常支持我,还向我分享当年成为‘框子兵’的训练经验……”田子凡说,“我不是一个人在走,我是代表中国民兵、代表退伍军人、代表新时代女性在接受检阅!”在她看来,新时代女性既能追求事业,也能投身国防;既爱美爱笑,也能吃苦耐劳。今天的女性完全可以成为战士、守护者、奋斗者。“女院的经历告诉我,不要被性别定义,你的力量超乎想象!”

宋煜枫:我没见过爷爷,但见过爷爷的军功章

“抗战时期,我爷爷是儿童团团长,后来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。我出生得晚,虽然没见过爷爷,但从小就看到过很多爷爷留下的军功章,听爸爸讲起爷爷的从军经历,爸爸很尊敬爷爷,向往部队,这也激励了我参军入伍。”

宋煜枫,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2022届毕业生

作为革命军人后代,宋煜枫1999年出生于河北廊坊,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2022届毕业生。6年前,她参加完国庆70周年阅兵后立即参军入伍,服役于北部战区海军某部队。2023年,宋煜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读研。“我再次受阅,既是为了兑现‘若有战,召必回’的承诺,也是为了落实曾经喊出了无数次的‘为人民服务’的口号,更是致敬无数像爷爷一样曾经为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的先辈们!”

李忆漩:我的作战靴终于会“发声”了

李忆漩,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2021届毕业生

从小我就听妈妈讲我外曾祖父李长春的故事——他曾在石家庄参加抗日战争,1942年,他任某连指导员时,被日军抓走杀害。当时,我的外祖父尚未出生。”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2021届毕业生、目前在北京市延庆区纪检委工作的李忆漩说,“外曾祖父不畏牺牲的精神,已经成为我前行路上的灯塔。”虽然这次阅兵已是“过来人”了,但李忆漩的正步起初却被教练评价为“无声正步”“踏雪无痕”,“踢正步要求落地有声,砸地有坑,但不管我怎么用力砸地,我的作战靴总是哑的……后来,在教练的指导下,在信念的支撑下,经过千百次的训练,我的作战靴终于会‘发声’了!”

谷武贝:让“数据线”连起“国防绿”

“无论是代码的逐行调试,还是法律文书的字斟句酌,都需要极致的严谨和逻辑。当我把这种习惯带入阅兵,它便化作了对每一寸步幅、每一个摆臂角度、每一刻眼神聚焦的极致追求。”

谷武贝,中华女子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

作为中华女子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法学双学位的2021届毕业生,谷武贝如今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工作,深知“精准”二字的价值。受阅时这身沙漠迷彩作战服于她,如同法袍,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。“为了这次受阅,我暂时离开了海淀的工位,也暂别了海南的家人和平谷的对象。”但这份短暂的分离,是为了一个更崇高的目标。她坚信,“平时服务”在司法一线,“战时应战”在阅兵场,都是她作为新时代女民兵的荣光。从数据分析中捕捉关键,到在训练场上定格最标准的军姿,变的是战场,不变的是那份坚韧、专注与担当。能用代码解析复杂的数据结构,也能用正步走过天安门,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女性的多彩人生。

这群已是二次受阅的女民兵们,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巾帼不让须眉”,什么是“宝剑锋从磨砺出”。从阅兵场到人生场,受阅对她们是一个人生转折点,也是一个人生新起点。“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珍爱和平、开创未来”,总书记的叮咛嘱托早已化为她们前行的动力,带着阅兵赋予的责任与凝聚力,她们将回到自己的岗位,继续发光发热!